• 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藍色經濟和碳減排: 零排放航運

    論壇主辦方表示,海洋既是支撐全球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,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。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(OECD)保守估算,2010年全球海洋經濟的總增加值為1.5萬億美元,2030年將增加到3萬億美元。海洋是全球數十億人的食物來源和生計所系,加強中國海洋環境治理,推動我國海洋可持續不斷發展,對於我們全人類的生存能力發展都至關重要。

    為了探索海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,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,實現2019年6月2日,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的海洋資源有序的開發和利用(以下簡稱“國家合規”)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了對象論壇的藍色經濟和全球海洋治理。論壇由美國環境保護協會主辦。國合會秘書長、生態經濟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,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院士蘇紀蘭主持工作會議並致辭。挪威極地研究所所長溫特、中國科學院東亞局局長梁曉平、中國海洋發展戰略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昆、中國漁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立峰、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童家超、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胡偉、美國環保協會副會長張建宇出席會議併發言。

    人類社會活動是影響中國海洋生態經濟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,其中航運業所造成的影響企業不可忽視。航運業污染物的排放問題嚴重威脅著海洋生態環境,導致中國海洋經濟環境進行不斷發展惡化,加劇海洋漁業資源衰退和海洋生物多樣性下降。航運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如果將海運溫室氣體污染排放可以看做自己一個中國國家,根據2015年的數據,它將是這個世界上第五大排放國。然而和航空企業排放一樣,海運溫室氣體排放並未受《聯合國氣候條件變化分析框架公約》的國家安全排放清單制度約束。根據國際海事組織(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, IMO) 2014年發佈的第三次溫室氣體研究,海運排放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的2.2%,如不加以控制,預計到2050年海運排放將增長50%-250%。

    為了控制海運溫室氣體排放,2018年,IMO通過了國際海運溫室氣體減排初步戰略,提出了一系列有雄心的減排願景,包括:通過進一步審議提升船舶能效設計指數(EEDI),要求促進船舶碳強度下降;到2030年,全球海運每單位運輸活動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比2008年平均至少降低40%,並努力爭取到2050年降低70%;國際海運溫室氣體排放儘快達到峰值,到2050年溫室氣體年度排放總量比2008年至少減少50%,並努力逐步消除海運溫室氣體排放等。此外,海事組織提出了短期和中期減排措施及其執行時間表。在IMO提出的減排舉措中,尤其強調了“採用替代能源”的重要性,將“有效採用替代燃料的實施方案”和“尋求開發和供應零碳或無化石燃料”分別視為中期減排措施(2023-2030)和長期減排措施(2030後)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
  • Commentaires

    Aucun commentaire pour le moment

    Suivre le flux RSS des commentaires


    Ajouter un commentaire

    Nom / Pseudo :

    E-mail (facultatif) :

    Site Web (facultatif) :

    Commentaire :